dlc0009_0257a---副本

一只鸡都能撞烂的保险杠,证明这车安全性很差吗?

终于


小鸡因为低头不看路


被车撞了


但这只鸡却从此出名了


因为它使得一辆铁包皮的汽车


变得不堪一“鸡”


后来还出现了不堪一“狗”


在兵哥看来,前保险杠不堪一“鸡”是很罕见的,从包围的破损情况就可以发现,这保险杠竟比薯片还要脆。有团友问,那为什么汽车不采用金属的围呢?其实汽车最初采用的就是冲压钢板的包围,兼顾保险杠的作用。但出于成本、行人保护等多种原因的考虑,厂家最终选择了“塑料”的替代材料。而这股塑料风潮的引领者,就是菲亚特。

塑料材质更经济环保


上面说到,出于各种原因的关系,车企开始转用塑料材质的保险杠。这里的各种原因都有哪些呢?首先第一点就是成本的因素,这里指的是汽车的成本,也是消费者购车的成本、车辆售后的成本。



时还得考虑前保险杠采用的一般都是弹性较好的塑料,具有一定的抗冲击的功能,对于生活中的小嗑小碰,基本可以自行恢复原状(或者用热水、吹风筒、热风枪加热)。如果是金属保险杠,在磕碰后复原的成本就要比塑料保险杠要高很多,加上平防锈防腐蚀,真的是很不省心。


出于对行人的安全的考虑


以卵击石的画面,可以很形象的反应出,行人在面对金属保险杠、塑料保险杠时所要承受的伤害。虽然保险杠顾名思义是提供车辆和乘客在发生车辆碰撞时予以保护的作用,但面对比汽车更加弱势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时,保险杠的意义就变成为了保护弱势方的安全而存在了。


以轻量化换取高能效


从第一辆福特T型车的下线,汽车就开始从奢侈品逐渐变为纯粹的交通工具;因此,更多人关心的不是车辆的奢华、独一无二,而是在使用成本能否再低一些;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燃油经济性。


在改变能源驱动方式的情况下,轻量化是不错的选择。所以跑车虽然搭载着大排量的发动机,但它的车重却要随价格和排量的增加而减少。将金属保险杠换成塑料保险杠、将金属引擎盖换成碳纤维材质,采用全铝车身;这些都是为了通过汽车的轻量化,实现汽车更高的能效表现。


透过保险杠能看出车辆的安全性吗?


作为车辆被动安全的一部分,保险杠被赋予了过多的重任;许多消费者以手压、脚踢的方式来检测保险杠够不够结实,对此兵哥感觉无比尴尬。车辆的被动安全是如何定义的呢?首先是靠车身外围的吸能溃缩,保证乘坐舱的完整;其次是通过气囊、安全带等装置保护乘员;换言之,就是“软-硬-软”的理念。所以前保险杠需要的真的是“硬”保护吗?


保险杠≠防撞梁


产生保险杠“硬”才好的误会,部分原因是因为将保险杠与防撞梁混为一谈。保险杠是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承担着吸能、缓冲的作用,塑料保险杠即便撞坏了也很容易更换。而防撞梁指的是在保险杠内或车门内的金属部件,在保险杠面对冲撞压力已经无能为力时,它就得担负起保护汽车安全的重任;而防撞梁同样也是一种吸能的装置,有着特殊的设计,并非简单的一根金属管子。


之前有团友咨询兵哥“为什么我的车拆了后保险杠却没有后防撞梁”的问题,因为在大部分的碰撞测试中,并没有针对追尾的测试;加上目前还没有涉及后防撞梁的法规,所以出现了一些没有后防撞梁的车型;至于原因,兵哥就不多说了。兵哥建议团友们在选车前,要先仔细了解车辆的车体设计,是否配备了后防撞梁;即便没有配备,在车体钢材的使用上,是否有所偏重。(广州租车、番禺租车、南沙租车)